养猪业现状分析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> 详情

“好一点的白菜价格抵得了猪肉,在商场里,有机的大白菜可能比猪肉还贵。”昨日(5月10日),广东一养猪场的孙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,生猪价格目前走过了前几天的“地板价”,虽有回升,但仍在成本线之下,“现在大家还看不太清楚走势,都在挺着。”据农业部数据,猪肉价自去年4月高峰以来已跌去40%。
  日前国家发改委透露,4月底的猪粮比价为6.18∶1,与上月底的6.98∶1相比明显回落,逼近生猪养殖盈亏预警点。2009年,对于养猪户来说一直没有轻松过。在流感疫情之前,猪肉价格就呈下降之势,疫情的出现无疑加速了行业低谷的来临。有分析师表示,即使在此时的低迷时刻,一些地方颇具规模的企业仍在推进其行业整合的进程。亦有业内人士称,在经历2007年众所周知的猪短缺的情况,政府对生猪产业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,政府也担任着领导产业升级、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。
  迟来的发改委预警日前发改委对外披露,受生猪供给持续高位运行、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下降等因素影响,4月份我国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,生猪价格、白条肉出场价格、仔猪价格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,猪粮比价继续明显下跌。总体来看,我国生猪生产已经逼近年初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(暂行)》所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。
  所谓猪粮比价,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,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养猪成本收益的变化情况。根据《预案》,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,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,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不低于5.5∶1;生猪存栏不低于4.1亿头。《预案》所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为6∶1,目前的猪粮比价正在逼近。
 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,4月 29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0.13元,比上月底下降10.4%;主要玉米批发市场玉米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.64元,比上月底上涨 1.2%。目前的猪粮比价为6.18∶1,逼近预案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(6∶1),与上月底的6.98∶1相比明显回落,为2007年5月份以来的低点。
  “目前的生猪价格每斤5块左右,成本在5.5-6块左右”,孙经理表示,现在养猪完全无利润可言,一斤还要亏一块钱。据其介绍,由于流感疫情的冲击,生猪价格曾一度跌至4.2元左右,现在已经有所回升。
  “其实养猪行业已经呈现亏损状态,不论规模大小。”昨日,东方艾格分析师郭会勇表示,这一年养猪行业的波动很大,亏损早在发改委的预警之前已经开始。

  未来三月肉价或继续回落根据农业部新统计,全国猪肉市场价已经连续下跌了12个星期,多个省份猪肉价格监测系统发出了蓝色预警。“我们目前也没有办法,只能等,看政府能否出一些补贴政策。”孙经理表示,作为产业链中弱势的一环,养猪场多为小规模分散养殖,并没有话语权。亦有养殖户告诉记者,在这个产业链上,饲料跟粮食价格联系紧密,后者有国家政策保护,不至于大起大落,屠宰利润更好,惨的还是养猪环节,“下游屠宰商压价还不得不卖,因为养到一定程度,猪不能像工业品一样囤货。”
  按照《预案》,当猪粮比价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将开始预警,根据情况启动响应机制,并根据猪粮比价下降的程度调整调控力度,如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以及调整政府补贴、进出口调节等,使猪粮比价不至于下降过多。
  孙经理表示,现在生猪还是太多,他表示,要等产业波动传导到能繁母猪的环节,供求比例才会发生实质变化,“现在我还没听说在母猪养殖环节上有明显波动,生猪今年价格回升比较难。”
  莫尼塔农业行业报告指出,猪肉供给的大周期为12个月左右,据此估算随着肉价回落12个月,猪肉供给产能增长的高点已经过去,来自供给增加的价格压力在减缓,价格有望在今年内实现筑底。但供给高点的过去并不代表供需平衡的时点会马上到来,由于本轮猪肉价格上涨期达到23个月,积累了大量的猪肉供给产能,虽然供给高点已过,但供给逐渐减少到价格筑底的水平还需要时间,猪肉价格在未来三个月可能都还会继续处于回落的趋势中。
  行业整合暗流涌动事实上,这两年来养猪业的政策导向与市场格局都在发生变化,中央政府对于养猪业的重视前所未见,能繁母猪保险、能繁母猪补贴等扶持政策相继推行。各路资本亦涌向养猪业,如高盛、艾格非以及喧嚣一时的丁磊养猪。
  艾格非国际集团公司集团总裁熊俊宏9日在南方农村报主办的“瘦肉精现象反思与养猪产业变革”研讨会上表示,产业整合成为了一种必然,“据我们所统计的数据来看,1980年家庭养殖大概占全国上市的90%以上,但是到了2008年,这个比例曾经下降到 35%,商业化养猪的模式正在形成,养猪业也成为了各种资本逐利的一个新型领域。”其归纳商业化的养猪模式为五种:第一类,大型饲料公司进入养猪业,其中喊得响的就是新希望集团;第二类,大型养猪企业迅速扩张,典型如广东温氏和广东长江食品有限公司等,发展非常迅猛。第三类,是外国饲料集团的产业延伸,典型的代表就是正大集团。第四类,就是国内大型的民营企业,例如河南牧源,是国内民营养猪的生力军;第五类,国际资本进入养猪业,如百事腾进入养猪业是对饲料产业的延伸。“当然还有很多类似于像雨润这些屠宰商,向其下游延伸,还包括类似于丁磊和房地产等一些资本的进入养猪业,使整个养猪业发生了快速变革、产业升级的趋势。”

  不过产业的整合也意味着诸多散养户要面临被整合的压力。一家畜牧业企业向记者抱怨,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政策,但是因为养猪行业需要一定的养殖技术,不能解决大批的劳动力,此外对于税收的贡献不大,一头母猪还要补贴100块,加之一定的防疫风险,有些地方政府并不青睐企业养猪。但对于外资的投资则不然,由于外资进入往往会增加相关产业,如饲料厂和屠宰加工厂等,解决就业数量多,税收等方面表现更好一些,所以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更偏爱后者。
  郭会勇表示,外资的整合能量尚不好评判,因为很多外资力量并没有浮出水面。“目前,一些地方性大企业推进行业整合的力量则十分明显。”

 

来源: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

录入时间: 2015-02-11    〖返回〗  〖收藏〗 查看次数:562
技术支持 分享到: